對您沒有看錯,與中國蔚來汽車(NIO)的換電相同,只是抽換的是氫燃料罐。這是著名的義大利頂級超跑(比超跑更高級的頂跑)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所開發出來的概念車。雖然馬斯克不相信氫燃料電池,但還是借用他口中的物理第一原則 – 拆解問題並從問題的根源著手,針對障礙一一各個擊破。
氫燃料電動車之所以被忽視一般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能源效率,第二就是加氫站不足。能源效率在上一篇文章有分析過,簡單的說對之抱持疑問的說法均失之偏頗。至於加氫站不足,在現階段資金完全投注在充電站的情況下,除非有狂人瘋狂投資建造加氫站,除了特殊運輸產業外,基本在消費車種上尚難以成氣候。但這抽換式的氫燃料電池電動車則讓人眼睛一亮燃起希望。原因如下:
- 不需要耗費巨資廣建加氫站
- 氫燃料重量輕,以小客車而言每公斤的氫可跑100公里,人工抽換即可
- 氫燃料卡匣抽換很方便
- 自動販賣機或現有便利商店即可形成販售網路,就像是購買瓶裝飲料一樣的方便
當然這裡我其實忽略了一些細節與挑戰,諸如目前氫燃料電動車的氫燃料電池的氫燃料筒內裝的是350或700bar壓縮的氣體,所以筒的體積偏大,不適合抽換,所以可能需要發展體積小的壓縮絕緣低溫液態氫儲存筒來抽換(氫的儲存方式有興趣可以參閱此篇研究,寫得很清楚),畢竟這只是個概念車,如何打造這樣的供應鏈與銷售網路仍需要縝密的科技演進與商業設計。但是與令人望而生畏重資產的加氫站網路相比,個人覺得相對的門檻低許多。重點還是要回歸一個事實:降低污染是要願意付出代價,不能單純的完全以氫燃料的製造與運送所衍生的額外能源耗損來評估。因為如果使用潔淨能源製造氫,即便有額外的成本,但如果它能帶給人類更潔淨的環境,這不就是全世界一直在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