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一輛剛出廠嶄新的Model S Plaid (終極加速版),今天(影片、新聞)在美國賓州費城於行駛中自燃,過程中駕駛一度因車門無法開啟而受困車內,最後幸運逃生但是車子當然燒得只剩車架。您還記得今年稍早約四月份,德州另一輛特斯拉撞樹後同樣也燒成車架,但警方到場卻只見後座乘客不見駕駛蹤影的「靈異事件」嗎?
電動車要輸出高扭力當然就需要高電流,高電流自然就會造成對電池與相關配件的壓力,高電流下導線太細會過熱、電池放電速率(Discharging C Rate)會超過負荷、馬達繞線也會超過負荷等都會造成高溫熔斷短路起火。特斯拉的Model S Plaid為了滿足上述這些情況,在設計上尤其使用了一種稱做因科內爾(Inconel)的鎳鐵鈷合金的航太用金屬接頭讓接點能夠在高電流高溫下運作正常。車廠當然知道他們在挑戰性能與安全的極致,但是對一個量產車到底真有這個必要嗎?畢竟,之所以發展電動車,其關鍵仍應該在能源效率、里程、與顯性碳排(此指空汙,但是包含了鋰電池的製造碳排仍多有爭議甚至比傳統車高)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但是特斯拉坐在這個超越所有超跑的加速性能的王位上,似乎已經上癮或者說已騎虎難下。與傳統車廠長久以來在安全至上的素養,我始終覺得特斯拉除了追求性能之外,在這方面始終在有意無意或說形勢所逼(譬如為了提升產能達到獲利目標而犧牲該有的檢測)之下少了一根筋。尤其馬斯克屢屢誇大特斯拉的自駕能力可見一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撲滅一輛起火的電動車是一件大工程。尤其消防單位必須要針對電動車的滅火方式進行設備升級與人員程序與安全方面的再訓練。怎麼說?如果起火點是電池以外的零件那麼除了注意需先切斷高壓電源外與一般車輛無異,但是如果起火點是鋰電池,火勢就會在這個密封的電池包中燃燒個不停。外層的火撲面後,內部持續悶燒的電池化學物質會再度往外延燒,就這樣週而復始,直到外面的消防水降溫速度大於電池內部溫度上升的速度或是燒完為止。在美國,我見過消防員由於一直無法澆熄一輛路邊起火的電動車,最後只得運來一輛大型水槽車,直接將該電動車吊起浸入水車中才得以撲滅火勢。
令人驚訝的是,根據報導,上述德州的電動車意外,消防隊用了28,000加侖(112公噸)的水才將火勢撲滅。這個水量大約是該消防隊一個月的用水量,或是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兩年的用水量。這實在是相當的驚人,也不得不令人再次省思,在電動車銷售快速崛起的今天,我們的環境應變能力似乎還未能跟上車輛增加的速度,更遑論鋰礦的供需不對稱、綠電佔比、以及整體電網供應能力等方面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