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 (一般油電車)、PHEV (插入式充電油電車)、還是BEV (純電池車)?我想這是剛開始想從燃油車進入電動車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HEV是一般大家印象中比較熟悉的油電車,其配置的馬達尺寸小,直接經由燃油引擎(ICE)充電,純電里程約5~10公里且僅供市區慢速行駛避免燃油引擎怠速空轉,或是需要額外動力時輔助燃油引擎提升整體動力,換句話說,這類的油電車可以單獨用引擎或馬達行駛或合併行駛,主要里程自然是燃油引擎提供。後來為了延長HEV的純電里程發展出像BMW i3的序列油電車 (Series Hybrid,另有Parallel Hybrid與Series-Parallel Hybrid) 也就是EREV (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 或REEV (Range-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撇開它單純用來發電供電池充電用的燃油引擎,它的設計性能就是一輛BEV擁有一般BEV認定的數百公里的里程,當電池耗盡時,它的燃油引擎才會啟動進行充電以延長里程配,以名稱嚴格說來應該是ERPHEV或PHEREV,可能太長沒有被市場採用。在購買BMW i3時,它的里程延長裝置是一個選配。
PHEV是近幾年鋰離子電池開始流行後產生的車款,顧名思義它的充電就是經由一般家庭的插入式電源。這類車子一般而言純電里程已經可以在50~100公里的範圍。對台灣的通勤族一般是足夠一天來回的,對有里程焦慮的車主是個好選項。PHEV在設計上又有分以引擎為主動力與以馬達為主動力。
BEV就不用說了,完全是特斯拉在電池管理與馬達效能的跳躍式進展後推出的高里程與高性能電動車所帶動的風潮,自2018/2019年起逼得美國市值低到僅數十億美元的各家傳統車廠顧不得是否賺錢都得開始研發推出電動車。可惜整體技術幾乎落後特斯拉五年可能需要聯合起來砸大錢追趕才有機會。現在只期在自駕車領域利用各種結盟期望在這個領域戰勝特斯拉的Auto Pilot。
選擇上完全看個人的需求,設計上HEV或PHEV多以里程效能為考量而不會以性能為考量,所以在引擎與馬達的綜效輸出考量下兩者都不會是全尺寸。如果家中沒有充電樁,HEV可在市區塞車開開停停時節能減碳並適度的延長燃油里程,如果自家有充電樁使用上又以通勤為主,PHEV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間目前有趨勢立法限制PHEV使用公有充電樁,原因是畢竟PHEV仍然有燃油引擎的汙染並非一個值得給予方便或優惠的交通工具。當行駛里程經常超過PHEV的純電範圍且家中又有充電樁,BEV自然是兩全其美的選項 (高里程、環保、甚至高性能)。我相信您現在出生的孩子,等他們成年時,路上不僅僅都是電動車可能甚至很多都是沒有方向盤的無人車。時代的進步永遠是超越人類想像的。記得有篇文章提到特斯拉CEO Elon Musk警告大家AI必須要被規範,有人反駁只要將插頭拔掉或電源關掉,在怎麼邪惡的AI機器人都會瞬間停止運作,只是萬一有一天這些AI機器人只需要呼吸空氣就能有能量,這將會是一個不一樣的情境。就像最近研發出取之不盡的海水鈉離子電池未來很可能取代鋰離子電池,或是您可能還沒聽過正在研發中的鋰空氣 (Li-Air) 電池,是不是就像機器人呼吸空氣就能產生能量一樣的無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