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次電動車講座上,有學員提問這個問題。基本上這個問題倒不是電動車特有的問題,這邊就分享一些我的研判。
隨著車輛的電子設備日新月異,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幾乎在新款的車輛上都會或多或少的成為標配。ADAS是自駕車規範裡面五個等級的LEVEL 1的同義字,也就是它字面上那個"輔助"的意義。對,就只是輔助,也就是它純粹是用來彌補人類駕駛的失誤行為(誤判、恍神、打瞌睡、分心等)並沒有任何取代的味道在其中,也就是駕駛仍然必須全神貫注的駕駛車輛如同沒有ADAS的輔助。現在市售的車種所配備的所謂『自駕』功能,無論使用如何酷炫不負責任的行銷名稱,在我看來頂多LEVEL 1.5(附註:LEVEL 2等同可以在任何場域全時放雙手但手眼仍需關注路況以便處於可隨時接手控制的狀態)。經常看到影片顯示有駕駛在高速公路呼呼大睡,真可謂無知比愚蠢更是要命。根據統計99%牽涉到『自駕』系統的車禍都是駕駛的錯誤使用(我認為很大原因來自於市場行銷的誤導),也就是由於認識不清而過度倚賴或高估了『自駕』系統的能力。我同意這些低階『自駕』功能確實避免了一些本可能發生的車禍,但不代表你可以在那可能發生的1%可歸因於『自駕』系統本身瑕疵的車禍而存活。隨著科技的演進,未來當然可以期待真正的全自駕,但每次提到當今2022年的自駕系統都會忍不住耳提面命一番。這來自我於人生下半場進入電動車領域之前的三十多年軟體經驗,軟體在做判斷時,很多時候倚賴的就是一個統計模型與機率的閥值,這樣說大家應該懂了吧。
扯了一堆ADAS,現在回到正題。車輛的動態狀況多可經由車速、橫向力、陀螺儀等感測器配合輪胎定位的角度(Camber外傾角、Caster後傾角、Toe前束角、SAI轉軸傾角等)而計算出,這些資訊就是ADAS賴以運作的重要基礎。上述輪胎的定位角度就由所謂的SAS(Steering Angle Sensors)感測器提供。所以正確的設定這些角度在定位後的初始值以提供讀取數值與實際角度之間的換算就非常重要。近年新車多導入ADAS,以至於需要在更換新輪胎、新輪圈、以及定位平衡之後進行電腦重置(reset)的動作。
針對標題的現象,宣稱在一些車子更換完新輪胎並定位校正後,起步踩油門剎那會感覺方向盤有主動拉扯(car pulls)現象,很可能是少了重新設定的步驟。另外由於電動車起步扭力大,可能會更明顯。未來輪胎更換後的電腦重置會變成一個新的且必須學習的軟體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