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月14日最新的TED TALKS中,難得由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TED的擁有者)在特斯拉的超級工廠(Giga Factory)親自專訪了馬斯克,這段簡短內容中再度提到馬斯克對自駕車的期待,另外TED現場的訪問中更詳盡地提到了馬斯克最近想買下推特的心路歷程。看完讓我再度思考FSD的意義(註:FSD同時是特斯拉的自駕技術產品名稱)。順帶提一下,特斯拉在躍昇全球第六大公司後口袋滿滿,再看了從零開始打造的Giga Factory內部自動化規模後,你很難不去思考這樣的規模,現有產線的競爭者要如何用金錢、魄力與智慧重新打造類似的自動化工廠去追趕去填補未來十幾二十年這龐大的電動車需求缺口?
訪問過程中,馬斯克倒是很誠實地說他並非每次預言或說的都是對的。就像他在公司治理上有個很精準的要求,那就是當我告訴員工做一件事,員工有三個選擇:(一) 照我的指令去做 (二) 拒絕,但是清楚告訴我哪裡不對(因為我不是總是對的) (三) 啥都不做 (等著被炒魷魚)。他說特斯拉在研發自駕技術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一連串的LOG曲線進程,就是一開始進展很快看似成功但後面又會遇到障礙變得緩慢,這樣的狀況週而復始不斷出現。但他仍然沒有鬆口去挑戰他一路堅持的低價位傳統2D視覺加上強大的AI運算才是王道的中心思想(與其他車廠採用的3D LiDAR相比)。最後仍然如往常一樣很有信心的再度預期今年(2022)會完成一個真正的自動駕駛技術(2020年底曾預測當年可達Level 5全自駕)。
談自駕,我認為有兩個層面,一個是事故統計,一個是真實感受。馬斯克習慣以事故統計的角度探討自駕的價值,事實上似乎也合理,啟用自駕的確與大多數的魯莽駕駛行為相比出事的機率低許多,但是對一般具高自覺性的負責任駕駛,往往就算自駕系統能宣稱99.99% (這裡簡化取人臉辨識目前達99.97%當個基準值再高一點)的準確度都很難被說服,因為那0.01%的機率(這兩年肆虐的Covi-19的染疫死亡率是1%,得季節性流感後死亡機率是0.1%,而這裡舉出的自駕例子則是季節性流感的1/10,所以老實說也不算小)可能就在你將性命交給車子控制後小憇一下,就發生了無法挽回的災難,這只需要一次就可能讓其他的自駕使用者小憩時睡不著了,這裡沒有要跟目前在YouTube上看到把特斯拉的AutoPilot或後期的FSD當全自駕而在駕駛座上翹腳呼呼大睡的駕駛相比。但如果你是一位負責任的清醒駕駛者,在購買號稱配有全自駕技術的車輛時,業務員告知每一萬次自駕會有一次判斷失準機會的話,你會去賭那一次的失誤只會是個小失誤嗎?
賓士最近在車界首發也是目前唯一宣稱願意在有條件的駕駛環境下對自駕車肇事負責是一回事,但生命誠可貴,沒了性命是另一回事。個人覺得倒是在特殊場域道路與情境的自駕應用倒是可以期待,而非一昧的行銷並放任自駕車在世界上隨時都在變化的各種奇形怪狀的道路情境上行駛。最後馬斯克認為與其不斷地僅僅侷限在裝著四個輪子的機器人(自駕車)的研發上,要達到自駕技術的終極目標仍需由現實世界真正的實體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上達成,也就是超級人工智慧SAI(Super AI, 由狹義AI(NAI, Narrow AI)=>普遍AI(GAI, General AI)=>超級AI(SAI, Super AI)演變而來)的來臨才有可能成真,目前階段尚屬NAI,學界普遍認為SAI約2060年以後,但那也可能是一個世紀後的事情。所以馬斯克又發豪語,宣稱特斯拉即將要推出人形機器人了(唉真好,有錢就是任性,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並果敢預期這市場會比電動車更大。如果真能取代人類工作甚至成為生活或照護的伴侶,那這將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豈是用市場將比電動車還大來形容可以比擬。他也當場舉了個例子,譬如跟機器人說『嘿去幫爺爺到杯水』,這個動作包含了要精準辨識指令、爺爺的長相及位置、杯子在哪、去哪取水、與整個房間的穿梭路徑等,您如果用過掃地機器人就能理解我在說什麼。我用過兩台,也許沒買對但現在都荒廢在牆角生灰,也許偶而清清地上的寵物毛還可以。
我們在幾十年前看科幻電影,對當時影片中的高科技或多或少都可以想像他的技術在未來實現的方式,縱使是時光隧道也可以從一些物理理論試著去理解,但當我們在探討複製人類行為能力甚至思想與感情時,總是會陷入一個死胡同,很難想像一個與人類一樣能思考與行為的人工智慧的無機體(也許會是有血有肉的有機體)的目標要如何去達成。今天人工智慧的最高境界類神經網路也不過是人們對大腦神經元軸突類似網路運作這樣的理解,也許神經元的輸出未必僅只是權重,而是包含了更為複雜的化學物質與電流訊息。要訓練電腦能夠辨識一隻玩具熊需要大量的訓練資料,且程式在進行辨識時總會有個判斷結果機率值,譬如這張圖片有90%的機率是一隻熊,這時是與否的閥值設定就會很關鍵,但是教一位三歲孩童辨識這是一隻熊熊,大概不用幾秒鐘,可以想像人工智慧與真人智慧的差異。但如果從馬斯克是一位擁有眾多鐵粉的KOL(意見領袖)兼鐵血生意人的角度去看,也就不難理解他的話背後的目的。更別忘了他可是憂心忡忡地要將地球人送上火星生活的人,只是那些能搭上諾亞方舟的人肯定是金字塔頂端的富豪們,也許會是您但肯定不會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