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去義大利,無論在地鐵或者火車上常見許多人手拿一本書在閱讀,我在猜想當下的他們應該是享受沉浸在與書中情節結合的無外在意識的自我世界中,完全不受干擾,到站前他們也都本能的知道這站是他們要下車的站,可能每天搭乘同樣的車輛,它的震動或轉彎的離心力與到站前的減速度甚或廣播內容對他們而言都已成了下意識的反應。如果通勤來回各一小時,那麼一天就有兩小時可以享受這樣的時空。於是返台之後,一向屬開車狂的我開始嘗試搭乘大眾運輸通勤,車子僅用於必須採購大量物品或出遊行李多時使用。就不談台灣的公車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老舊車輛比例高、顛簸、服務素質不均、車速不穩急煞猛起步等),很快的我就愛上了捷運的平穩與享受乘坐時每天近兩小時的閱讀樂趣同時也增加了快走運動的機會。
以我的例子,大部分的時間車子都停在社區停車場,隨著自駕車的興起,各家車廠例如Uber、Tesla (以Tesla Network名義)、Google的Waymo與目前的叫車服務Lyft合作都開始研發提供robo-taxi的TaaS (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服務,可能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共乘時代 (ride sharing),擁有一部車子甚至以名貴車子來顯示社會地位的時代可能會慢慢的變成歷史。未來車子可能變成一種休閒娛樂的工具而非必要的交通工具。